近期,甘肃能源监管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《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以及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、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等工作要求,扎实开展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,维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,营造依法合规、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。
一是制定内部工作流程。根据《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》,遵循“合法、安全、及时、准确、共享”的原则,制定甘肃办信用信息归集、修复工作流程,明确信用信息归集的范围、程序及分工,实现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常态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二是完善联动工作机制。推行能源监管行政处罚决定书、信用信息修复告知书“双送达”工作机制,主动提醒告知公示期、修复条件、修复流程等内容,指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,切实消除不良影响,帮助企业重塑信用,依法参与市场竞争;2025年2月,指导3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。
三是分级分类差异监管。根据《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行为清单》,梳理分析企业失信原因、持证条件、行业类别等情况,在电力业务资质管理、许可条件保持常态化监管等方面实现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,传递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的信号。
四是广泛开展普法教育。面向电力企业以及承装(修、试)电力设施企业等重点监管对象,开展信用普法宣传,指导企业通过“信用中国”“信用能源”网站进行信用信息查询,开展信用修复,通报失信典型案例,倡导企业诚信经营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